2020 送给自己的一朵小红花
yumm_007
2021/01/03
一次偶然的聊天,得知要好的同事偷偷的报名了今年的软考。回想起自己已经好些年没有返回考场。一颗平静多年的心,重新换发了斗志。最近几年都是在做系统层的开发,随着代码和模块的增多,平时还要经常和同事讨论工作。总感觉积累的经验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,很多时候觉得这样做是对的,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术语和依据。在和同事询问了软考的科目后,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“系统架构师”,作为今年的flag。
“系统架构师”是软考体系里的高级阶段,涉及的内容无疑是最难的。完全自学会容易走偏,分不清重点,有疑问时得不到及时的指点。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,开始在网上找靠谱的培训班。筛选一番后选择了51CTO。自己偶尔逛过51CTO网站,对他的网文质量印象较好。因为2020年的疫情,导致没有开设线下课程。自己初次上网络课程,从6月到11月,能否坚持下来,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。
开班后,QQ群的讨论非常热闹,大家来自五湖四海,为了同一个目标,聚集在一起。我们虽然素未幕面,但完全没有隔阂,对学习内容的讨论非常友好。随着课程的深入,一些大咖逐渐显示了自己的水平,主动承担了为同学解疑释惑的任务,特别是班长朱宇,虽然他的实际经验不多,但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总结非常到位,人也非常热情,大家有问题,总会先呼呼班长。每周四晚上邹老师的直播课,张弛有度,氛围风趣。一个多小时的课程,听起来完全没有睡意。
培训主要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业,还需要主动系统性的学习。参加培训的前几个月,除了收看录播课程,自己把培训教材粗看了一遍,了解了系统架构师涉及的知识领域,结合录播课程,找到自己的短板。一些平时有接触,但一直不成体系的知识,比如UML建模、设计模式,开发模式等,进行重点学习。从9月份开始,开始用手机做APP里面的模拟题,一千多到题基本涉及了考试的知识点。10月国庆期间,预约了图书馆的座位,上午做历年试题,下午写论文。一个国庆过去,手写了三个主题的论文,看着图书馆宽大的书桌上,铺盖了满满的参考书和论文草稿,成就感油然而生。
考试倒计时还有二周的时候,开始背诵一些知识重点。边背边用手机录音,背诵的内容包括重点知识、案例分析、论文大纲。在上班路上、睡觉前带着耳机循环播放,起先是慢速,让思维跟上录音,到了考试前是2倍速,此时大脑已经潜移默化,融会贯通。哈哈,这一小段是我自己编的,其实效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。但这是我的学习方法之一,给大家左一个分享。
11月份的考试如期而至,因为北京停考,我选择了回到老家应试。考点学校比较老旧,临近座位的窗户居然连玻璃都没有,但这些都拦不住大家的热情,考场一直爆满,完全不像考后同学们讨论的那样弃考率50%。上午的考试比较顺利,除了计算题和外语题没有把握外,其他的考点都有接触到。下午的题目就比较纠结和紧张了,案例题5选3,让我犹豫不决了很久,感觉哪一个都没有把握,最后想起同学们总结的方法,挑选了选择填空类的案例题目。论文考试环节,用3分钟选好题后,开始奋笔疾书,按照之前的总结,按照套路写好了论文摘要、项目背景、项目介绍、点题,一千字凑齐。后面的内容构思了一下,虽然和之前准备的论文方向不一样,但很多知识点是相通的,加上平时工作上的一些经历,结合课程上的知识点,终于在考试前10分钟完成了详述的一千五百字。最后五分钟,附加上早已熟背的100字总结,论文完整收笔。
走出考场,内心并没有感觉到如释重负的喜悦,反而有一些失落。回想半年来的时光,因为努力而一直是充实。在回家路上的大桥上,仿佛又看到当时求学时的身影,那时候自己在憧憬着未来的样子,并不曾想到未来的自己因当时的选择而离理想越走越远。
ps:
一个月后查询到成绩,三科分别为59,54,51。应该是通过考试了,感谢51CTO,感谢邹老师、李老师、班主任,感谢班长朱宇(虽然他此次因论文选题不佳而落榜,但完全不损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)!
©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及商用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