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系规备考之路

nfa23

3.5
7

2021/01/07

       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,年过不惑的我一路磕磕绊绊,年末的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,让我找到些许安慰。

      本人在一家全额事业单位工作,可以说职称对于个人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,虽不是计算机专业的我却已在单位度过了十几年的IT生涯。因为工作的关系,长期与计算机网络、软件设计等方面打交道,十几年前也没怎么花工夫就过了网工的考试,拿到了中级职称,因为单位的编制限制,事业岗位最多只到中级。人过中年,昔日执着的那股劲已渐渐褪去,各种负担让我喘不过气,一眼望到头的仕途让人失去了奋斗的勇气,生活繁杂的琐事让我应接不暇,本在十多年前就想考软考高级,因为没有晋升的可能,骨子里的惰性加上对考生莫名的恐惧,不知不觉把考试的事情一拖再拖,慢慢淡忘在模糊的记忆里。本以为这辈子就做一个IT技术男了,没想到前几年,单位经过几轮机构改革,规模大了,单位的3个高级岗2年内陆续被调入的人员占据,感觉今年是最后的机会了,决定背水一战。

      一、前期准备

       因为有考网工的经历,自然而然地买了本网络规划设计师的教程,等我把书大致翻了一下,发现难度大,内容多,提起的信心又一次被无情地打击。记得十多年前也曾了解过,当时高级有3门,现在有5门可供选择,多了个系统架构师和系统规划与管理师。既然是通过为主,当然挑简单的入手,果断决定放弃网络规划师,就翻看别人的备考经历,都说高项通过率高,每年还考两次,有点心动。无意间下载了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教程,只有300多页,没头疼的公式,没复杂的理论,写的都是服务标准相关的内容,维一的缺点是刚考了3年,考点不好把握,下载的资料也少。说巧不巧,3月份报考的DELF因为疫情影响被迫取消,听闻上半年的软考也被安排到下半年。到了6月,离报名时间越来越近,我想了想,不能再拖累,还是从容迎战吧,接着便在网上买了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的教程和一套题库,同时订下学习计划。个人觉得,要备考还是得买个纸质版的书,一来翻起来方便,也方便做笔记,二来可以对学习进度有个最直接把控。

      二、初学上路

       刚开始,我还坚定地认为多看几遍书,多做几套题就能通过考试,但这门课网上能查的资源真心不多,买的题库也就那么几套,翻看了书的目录,除了前面的基础理论,其他跟实际工作没啥大的联系,以我目前的状态重拾书本已显吃力,平时上班时间事情也多,根本没时间好好看书,只能在晚上挤点零星时间,想着反正还没到报名的时间,再等等看。看书的进度慢了下来,但早上也趁着送小孩上学的工夫在车上找点相关的内容听着,坐地铁上班的时候也在听。到了7月份,在同事的提醒下,我发现报名即将开启,原本散漫的节奏一下子变得紧张,剩下3个多月了,十几年没考试经验的我还是隐隐地担忧。

      三、复习迎考

      正式进入备考状态,我在手机上翻了好几个备考的网站,把免费的都听了个遍,书粗略地翻了一半,但讲的内容还是有点蒙,没什么概念,偶然间听到某电台讲的几个章节的记忆诀窍,发现原来有些记忆口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原来全书就是讲的PIOIS,便萌生了报个班,找准重点,提高通过几率的念头。起初听的电台里的一个老师讲教程,普通话不是很标准,每次听的想睡觉,这个不行,再找原来印象好的那个,名字记不清了,网站上也没找到他的课,后来转到51CTO,看了薛博士的开篇介绍,觉得这个还蛮对胃口,便兴冲冲地报了个精品班。进班发现,课程直播早已播完,都是回放了,而且薛博士就一头一尾出现,中间都是美女王老师讲课。说实话,一开始听美女上课我还不是太习惯,总以为美女授课没薛博士讲的透彻易懂,但钱花了,还是耐心听下去吧,反正总比自己看书省事多了,听了一段时间,发现久违的口诀重现了,美女王老师不但颜值高,讲课也风趣,举的例子蛮多,渐渐跟着了节奏。还是每天送孩子上学时候一路听回放,听完一遍继续,坐地铁也听,睡前了戴上耳机接着听,晚上有空的时候,把前面听的章节仔细的把教程看一遍,有时对照书一边听、一边勾画。到了周末,放松一下,就这样1个月过去了,总算也把书从头到尾系统的过了一遍。

      到了9月份,单位事情多了起来,看书时间被挤占,但还是花了2周时间把书又过了一遍,开车继续听视频课,坐地铁时,对着讲义看直播和录播课程,一面看,一面暂停了回顾一下知识点。从报班开始,每天中午吃完饭坚持在51CTO里面做题打卡, 1个多月下来,发现里面的题库也差不多做了一遍,于是抽个周末做了套真题,头一次做题得了47分,信心大增,决定转战案例和论文。

      真正接触案例和论文后,发现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,甚至对之前的学习产生怀疑,长篇的东西记了忘、忘了记、再记再忘,心中莫名地恐慌。屋漏偏逢连夜雨,9月下旬,被抽调到市里集中加班,白天晚上连轴转,弄的考前直播课没法准时上,书也没法看,心中莫名的不爽,但是没办法,工作优先。最惨的是单位还搞歌唱比赛,中午和周末的时间又被挤占,看着所剩无几的备考时间,压力陡增。

      四、考前冲刺

      还好,听王老师讲,系规在高级里算是简单的一门,1个月准备就差不多了,让我纠结的心平定了不少,但我始终未敢放弃,我还得给孩子树立个正面典型。我把群里的速记口诀印成小册子,带身上随时翻阅,会的勾掉,不会的打三角。最后2周,我每周末请一天假去图书馆复习,不带娃不上班就是轻松,看书效率也高。在图书馆,我把重点章节——第四章到第八章,自己在白纸上用思维导图画了一遍,对整个知识体系又上了一个层次,后来王老师总结了100道案例题,就跟着反复地记忆。记忆真是门苦差,还好有之前积累的口诀,有些知识点我还循着王老师的方法自创了几个口诀,很是受用,每周还会抽点时间做1至2套真题或模拟题,案例题则是自己用铅笔写一遍,再对照答案改,留下痕迹。

      说到备考,其实最怕的还是论文,之前都没类似经验,本身对文字工作比较抗拒,再看几篇范文,真觉不是一日之功。于是早上开始听论文讲解,晚上对着范文自己写,开篇最艰难,熬了3天,改了好几回才勉强满意,每章准备来不及,自己根据往年的考题,大致定了3至4篇集中练起来。后来发现,其实最难的还是要练手速,考过的前辈也提醒,论文来不及写,要死命练。我开始抄写好的论文,把考试的论文格纸打印了十几份,开始2天抄一篇,抄完手跟废了一半,最后1周对着表每天抄,任凭手失去知觉,也咬牙坚持,从之前讲求美观到后面以速度为主,当然字迹也不算太难看,最后考前能勉强在2小时写2800个字。

      在薛博士讲完最后一课后,我开始复习错题,对照思维导图复习薛博士的冲刺重点。离考试一天天临近,信心一点点积累,感觉自己羽翼逐渐丰满,出关之日在即。

      深秋的11月,天气渐渐转凉,离考试还有2天,我又请了1天假做最后的准备。对照考试群里的要求,把准考证、健康状况表、文具、稿纸等准备齐全后装入文件袋,听说疫情期间,考场查的严,准考证特和健康状况表特地打印了3份,最后查了一下地图,规划了应考的路线和时间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我就着中午的暖阳,在阳台享受难得的闲暇,心中的希望伴着融化心灵的阳光一齐升腾。

      五、奔赴战场

      11月8日,早上的闹钟如期把我唤醒,我最后整理了一下心情从容上路。进入考点,校园安静的气息让我格外平静,斜照的阳光不算刺眼,虽未能驱散清晨的寒意,但迎着阳光总让人心中一暖。我在教学楼外找了张椅子,再把精简的重点翻了一下便走进考场。上午的考试有些漫长,开始的几道题让我有点懵,复习还是有疏漏,但我还是用40分钟就答完了75道题,英语题没像平时那么让人看不懂,我反而还找到2处拼写错误。剩下的等待让人心焦,我只能把试题翻来覆去的检查,改了几题,后来发现2题改错了,1题改对了,也罢,能过就行。

      吃过午饭,我开始忐忑,说实话,那100题有几个还是记不太熟,还有计算没怎么看。我没急着马上看书,中午的阳光格外的好,我独自在校园的广场上徘徊,没什么人,很安静,很暖和,我找了张椅子斜倚着,闭上眼感受秋日的清爽。考前半小时,我整理了下思绪再次走进考场。翻开案例题的试卷,脑子一怔,好的不来坏的来,运气有点差啊,复习的那100题没几个找的到的,好多计算,只能凭印象,还有好几个莫名其妙的题,感觉是硬凑的,不管了,把能想到的都写下来。

      本以为90分钟写完案例会来不及,不过好在练过手速。考完案例也没什么时间再看论文,最紧张的时候到了,我匆匆走进考场,差点忘了把交手机。试卷发下来那刻,还好1题在意料中,花了5分钟列了个提纲,其实就是把每段的重点写一下,防止忘记,接着便对着表奋笔疾书,其实整篇都在脑子里了,平时的训练也得到了回报,全篇写完还空20分钟,有史以来的最快速度。

     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,整个人一下子松了下来,但心中隐隐的不安随着暮色让我有些彷徨,案例会过吗,前面的努力是不是白费了。焦灼的心情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平淡,不过就再考吧,这是我十多年来为一件事认真过、坚持过、努力过、拼搏过,最后成绩出来,所幸还是过了。考虑良久还是决定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与备考的伙伴们分享,我兴奋的不是通过了考试,而是这次为考试孤注一掷,坚持到底的拼搏之路,这段经历让我敢于直面人生的风浪,漫漫人生路上,积极的努力和执着的奋斗才是不断前行的动力。

代理合作
关注微信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客服投诉